今天在台灣 AI 超算年會聽了其中一場講座,是由華碩雲端分享他們對數位孿生(Digital Twin)的理解和落地案例,其中提到了應用於城市的數位孿生所需要建立的 6 個數據層級,我覺得還蠻受啟發的。
在台灣,我們的城市其實已經部署了很多的傳感器,偵測用電的、用水的、車流等等,但因為缺乏統一的數位基礎資料(比如說:電網、輸水管線、道路資訊),雖說獲得了大量即時資料,卻無法被廣泛應用。
就像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飛行載具的能力分級一樣,透過分級,我們會發現先建立準確的地形、建築資訊、基礎建設網是至關重要的,然後才把動態的即時資料注入其中,進而獲得洞見。
有了層級之分,為建設城市數位孿生提供了循序漸進的路線圖。


Digital twin uses layers of data that build on top of each other to paint a complete, dynamic representation. Source: “A Digital Twin Smart City for Citizen Feedback”
數位孿生利用層層疊加的數據來繪製一個完整、動態的表徵。來源:「一個數位孿生智慧城市的市民回饋」。